第0737章 李德仓后南8营
谁都知道,回汉一家,但军事却非易事,从穆生花最初的复明反清,到最终的战败被弃,都是不合常理的。
不难看出,为什么一家人还说不到一起,也许是新旧教派分歧。
穆生花的一生,说不下去的地方并非战场,胜败乃兵家常事,人的生命无非成本,能成就什么,不能成就什么,就看自己的想法了!
还是说天军的那句话,身为义军而无义,就得当心自个下场了。
后南8营大帅李得仓,时年37岁18**,清水县今张家川县刘堡乡李山村人,世代贫苦,起义前为衙役。
1862年9月,同八月,陕西陇州固关回军,击败秦州知府赵桂芳,取道清水大麻村,撤到张家川,要求入城暂避。
但是张家川回民怕受株连,不敢收纳固关回军。
李得仓洞察时势,出面斡旋王家堡王平安等汉绅接济,固关回军才得以栖身。
年底12月,同十月,参将范玉春,领军前来剿杀固关回军,张家川回民急推:董家坡人李朝栋为首,一同抗清。
李朝栋回军在张巴梁,张家川城南10余里,一举击败范玉春,清军退往清水城外。
但战斗结束后,李朝栋率队过纳家堡子时,被堡内发炮击毙。
副领李生华,出言承诺:“谁能夺下大帅遗体,便扶谁做大帅。”
结果,李得仓应声而出,率部夺回了李朝栋遗体,顺利执掌了张家川回军大帅印,由此奠定,他在张家川长达数十年的军事和宗教地位。
李得仓担当大帅后,将全体部属编为:中前后左右5大营,正式举义。
不时策应,陕西回军在西府的战斗,主要以阻断清军陇东粮道为旨。
18**年,同三七月,李得仓集中张家川和固关回军兵力,固守张家川城,积蓄力量。
9月,八月初一,入陇清军雷正绾、曹克忠、陶茂林等部进攻张家川,先夺了田家山,再攻城外木城。
李德仓指挥回军英勇抵抗,用炮石反击,配合进攻的参将范玉春头部受伤,又逢暴雨忽至,清军收兵。
次日凌晨,总兵谭玉龙、胡大贵、张在山、陈开泰及副将刘效忠等,率部偷袭,双方激战终日,各自伤亡1000余人,都未取胜。
初三白天,清军改用火攻,放火箭对付城内回军,多处起火焚烧。
至晚,清军火箭、喷筒、火罐密集,架云梯爬墙攻城,回军拼死抵抗。
但大火引爆了回军火药库,激战中的双方军民被烧毙无数。
回军败退,丢了张家川城。
回军出西门后,直奔龙山镇,沿途遭清军截杀、夹击,战死约5500人,投井、自缢者,难以数计。
在龙山镇,李得仓回军继续鏖战。
并与,丢了平凉城的穆生花回军逐渐联成一片,掌控了秦安、盐关、静宁、陇西、伏羌等陇南要地。
陕甘提督雷正绾,为之上奏道,“莲花城、张家川等处......若不痛加剿洗,徒事羁縻,适以遂其奸媒,将终无了局耳。”
因此,雷提督抽调7成兵力,继续追击穆生花与李德仓两部陇南回军,务求全歼。
龙山镇地形,易守难攻,本身还有城墙可守,李得仓在此重整队伍,准备再战。
雷正绾一不做二不休,干脆将留驻张家川镇的3成兵力,也悉数调到龙山镇来决战。
李德仓“自知难敌,遂于初七夜,开门潜遁。
但是,回军撤退并未带走镇内乡亲,手无寸铁的妇孺老弱,遭到了清军的血腥清洗。
此后,李得仓战略转至秦安莲花城,与穆生华合兵一处。
清军随后追至,两军大战了两个多月。
此时,发生了穆生花柳师爷、先已投降的王大桂合谋、暗杀马兆元的叛乱,莲花城于十月初六陷落,回军伤亡数千人。
之后,李德仓与穆生花带领回军余部,在陇东地区坚持游击。
因战局不利,穆生花无奈遣散所部,余部终得李德仓收容。
李得仓身为陇南回军大帅,顶住内外压力,再次整编队伍——
1865年,李得仓率部由莲花城血战突围,到达礼县盐官——回军基地,得到当地首领张满拉、何士秀的大力支持。
在盐官镇补给、休整队伍,还接收了穆生花余部3个营。
1866年,李得仓率军抵达陇西鹞子川,将所部5个营和穆生花3个营,统编为8个营,号称“南八营”。
别称八大营,又称“后南八营”,以别于穆生花的“先南八营"。
李得仓任大帅,苏生杰任副帅。
“后南八营”各营首领——
张家川的李生华、苏上达、魏锡万、张守玺,
秦安的穆生辉,穆生花弟,
盐官的张满拉、何士秀,
伏羌的马圣洁等。
大营所在地:穆家营,原属固原县,今属西吉县。
这一时期,李得仓的军事思想有重大转变,他认为:敌强我弱,单纯对攻、阵地战,回军都吃亏,比较赞同:运动战,低伤亡。
此后,李得仓8大营,相继转战于:陇东董志塬,以及会宁、静宁、隆德、华亭、平凉、海原、固原、同心等地,寻机歼敌。
同年,还率部反攻进入:陕西凤翔、岐山等处。
1866年7月,同六月,李得仓率南8营进攻,清军相对薄弱的华亭县城。
二十四,清军4路抢上大北山、暖庄川,双方遭遇,互有伤亡。
8月,七月中旬,新陕甘总督杨岳斌,即湘水杨载福,督军由莲花城再攻:清水、张家川等地回军。
9月,八月初四,五更时分,杨载福率部下山时,与李得仓不期而遇,交战败退。
杨总如此评说李德仓,“该逆坚忍耐战,傅先宗右手被伤。”
10月,九月下旬,李得仓率部转战泾州、固原等地。
果然,打仗一向痛快的杨载福,实在受不了这陕甘总督烂摊子的熬煎,不久就让贤了。
到1867年7月,杨载福借口身体健康撂了挑子,大妈从善如流,采纳曾大帅建议,让怪胎左总督上。
